早在公元前11世纪殷末时我国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。现今池塘养鱼已然是我国饲养食用鱼的主要形式。特别是在淡水养殖业中,其产量占全国淡水养鱼总产量的75%以上。在食用鱼的养殖过程中,使用人工颗粒饲料更是作为池塘养鱼主要技术手段的一种养殖模式,并在生产中已被养殖者普遍接受。但这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并且极大地增加了水产动物间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机会。使用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是目前主要手段,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,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微生物区系,还使抗生素在鱼体内残留、富集,最终对人类身体构成危害。
我们倡导基于绿色、环保、无公害养殖标准基础上的生态型水产健康养殖,充分利用优质牧草草料,以渔保水,以水养鱼,不使用渔药、不使用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,进行生态养殖。该技术不但有效促进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、生物循环,还能调节水质、减少水体富营养化,?;に吹氐乃拾踩?。现该生态草料养殖方式,已经在多个养殖场得到大规模范围的应用。
依据:
?Ny5051---2002无公害食品,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
试验用四大家鱼。试验三组鱼塘水产养殖水域面积共计203亩,2013年9月5日至2013年9月16日平均死鱼300至450斤不等,水体发黑偏红。试验开始使用后改善水质提高孵化率,在鲫鱼、草鱼、鲢、鳙等在亲鱼与卵孵化过程中,使用可提高孵化率20%左右。
下面是试验三组鱼塘
饲养管理
养殖过程中,按照鱼体生长、天气、摄食等情况确定投喂量,每天8:00、11:30、15:00、16: 00喂鱼。
处理组1、处理组2作为比较,并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。
养殖天数共90 天,其中预饲期10 天,正饲期80 天。
测试方法
每隔7天早上9点用mR—220A智能型水质分析仪测水质。在施用渔用深苋草第三天进行24 h水质指标测定,每隔1h测一次,包括溶解氧、pH值,溶解氧用碘量法(GB7489-87)测定,pH值用桑普水博士测定。
对池塘水质的影响
试验池塘前后外观情况比较
使用与未使用对比结果,使用试验组的总氨、硫、酸、氮、盐,总溶解碳,生物、化学耗氧量都大大下降;而对照组非但未降反而增加。
水中溶解氧对比结果,试验组持续增加,对照组持续下降,差别非常明显。
在实验室对水体中的氨、氮、硫化氢、亚硝酸盐、亚硝态氮、磷酸盐逐日动态检测,使用处理的水体总氨、氮,亚硝态逐日下降,至96小时去除率分别达到66.8%~91.6%;而对照组则不仅末下降,反而分别上升了48.1%~121.74%。
渔用苣苋草中的微生物等能提高鱼类对蛋白质等成分的吸收率,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繁殖,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产生,从而改善水体环境;微生物菌种能参与有机物的降解,发挥氧化、氨化、亚硝化、硝化、硫化、固氮等作用,分泌胞外酶素,消除水体中的有机物、氨氮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,降低化学需氧量?(COD)和生物耗氧量(BOD),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,改善水体环境。
由实验结果可见: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酶活力较低,当组织细胞受损或通透性增大时,这两种酶会大量的进入血液,使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,谷草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受损最灵敏的指标之一。而实验中使用渔用苣苋草处理池塘这两种酶均低于对照组。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增加说明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旺盛,表明渔用苣成娱平台首页生态养殖,可以促进鱼机体蛋白质的合成,提高鱼肌肉和肝胰脏体的蛋白质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,产生或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,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,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机制,明显的促进鱼的生长。
![]() |
|
![]() |